创业项目 | 2022年04月24日15:31:02 | 阅读:5028 | 评论:2
这样的质疑并没有浇灭陈星星搞旅游的热情,反而让他动起其他心思。“那几年,我们平铺镇在打造桃花节,已经举办一届,反馈还不错。我意识到,得拓宽自己的思路,之前格局还是太小,旅游需要内容来支撑,得靠文旅活动的举办才能真正带动当地的旅游、带动人来买土特产。”就这样,陈星星找出了一个办法:2017年8月,他发起成立了芜湖小豆芽旅游策划有限公司,该公司以策划旅游活动、景点推广策划、节庆活动文化活动策划、组织户外拓展活动与比赛和以为客户量身定制的旅游C2B服务为主。
“各位亲,平铺镇的黄桃今年暂告一段落,后面还有更多好桃子上市,敬请期待哟!”8月24日,陈星星在几百人的熟客微信群里发出了这么一段公告。在这个群里,他的身份是一个卖农产品的农村电商。
其实,陈星星还有很多其他身份――芜湖市昌平园生态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芜湖小豆芽旅游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……而他最在意的身份是,平铺镇新林村的村委委员。
1987年出生的陈星星是土生土长的平铺镇新林村人,2012年12月,在外打拼多年后,他决定回乡发展,成为了新林村一名村干部。
扎根・创新模式――
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,扰乱了各行各业的步伐,陈星星也不例外。他喜忧参半,忧的是本来蒸蒸日上的乡村旅游业受到了很大冲击,喜的是疫情之下农村电商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。
策划活动 搞旅游
另一方面,就是想方设法把农产品卖出去。如今“带货”是个非常时髦的词语,但早在2016年,陈星星就在朋友圈里试水“带货”了,土鸡蛋、笋干、桃子,乡亲们手上有啥,他就卖啥。“我的第一单,是帮一个低保户卖100个土鸡蛋,市区有个商户看了我的朋友圈,就全买走了。我是180元帮他卖出去的,我们俩都特高兴……”聊及多年前的事,陈星星依然记忆犹新。这样的带货模式他做了挺长时间,出乎他的意料,村里的这些农产品因为品质好还挺受欢迎。不过没做多久,他发现,这种在朋友圈小打小闹实在“成不了规模”,他决定探索另外一条道路。
振兴・与时俱进――
2018年1月,由平铺镇政府主办、小豆芽旅游策划有限公司承办的“平铺镇首届品年味・备年货”活动举办,在活动当日,共卖出生猪六头,猪肉400多千克,鲜肉、圆子、烘笋、藕粉、葛粉也都成了抢手货;同年3月的桃花节,游客数以万计,小豆芽旅游策划有限公司承办的农产品展区更是销售异常火爆,新鲜的竹笋、蜂蜜、河鱼等销售一空……
“卖农产品的关键在于客户,不能老被动地等人上门,应该主动地把客户吸引到乡村来。”陈星星说,微商做了一段时日后,2017年时,他的思路有了转变。如何吸引人到村里来,陈星星当时心里就有了答案――发展乡村旅游。
“早在2017年11月,我们合作社的淘宝、微店就同步投入正式运营和使用,2018年也注册了抖音。”陈星星告诉记者,前几年中,他们在各大平台上的成绩实属平平,一年的销售额仅在20万元左右。但去年,在疫情刺激的新模式和新消费习惯的影响下,他乘机打造了几个爆款抖音作品,并在直播带货上发力,销售额竟翻了十几倍。
做点什么呢?初涉农业的陈星星说自己那时候的想法特简单。“干农业,不外乎就两件事――把东西种好;把东西卖出去。”基于这样的思考,一方面,2016年3月,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陈星星通过流转和开垦荒山,获得五十余亩山地,成立了芜湖市昌平园生态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,并吸引村里种植桃树的大户们参与进来,他要通过带头、抱团,打造村里的果树基地。据悉,合作社现有社员数262人,承包山地330余亩,其中企业社员8家。
一开始,敢想就敢做的陈星星很麻利地采购了一批帐篷和野炊用的大锅,做好了海报,风风火火就办了起来,靠着自己吆喝和熟人朋友口耳相传,到处邀请人来新林村旅游。“现在那几口大锅还摆在楼下仓库咧。”想起当时“不知道从哪来的一股子劲”,陈星星笑了。他告诉记者,这样的活动办了几次后,朋友来了不少,也带动了一些人买农产品,但越来越多朋友提出同样一个问题,“你们这除了野炊,难道没有其他可玩的吗?”
做电商 开直播
“不怕你们笑话,虽然在农村长大,但是我过去对农业一无所知,连一亩田究竟是多少平方米都不清楚。”家乡新林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,进入村委会的头两三年里,陈星星一边“恶补”农业知识,一边观察并琢磨一件事。“我们村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,农业发展差。村里有一些大户种植桃树,种得不错,但收益不好,因为市场认可度不高。特别是看到有些乡亲们辛辛苦苦种的农产品,有时卖不出去甚至会烂在地里,又或是拿来喂鸡鸭,我真的很心疼。”陈星星告诉记者,从2015年开始,他有了想为家乡农业做点事的念头。
采访中,陈星星告诉了记者两个“小例子”。一个是桃子的例子,2016年时,村里大户种植的桃子,大多都是等批发商来收购,时常被压价,最好的时候亩产毛利润是3700元左右;但现在,通过“产业基地+农村电商”的模式,亩产毛利润能有7000多。另一个例子,村里徐大姐家门口的两颗李子树,每年都能结1000多斤的李子,过去掉到地上也没人要,现在每年一到6月底李子成熟的季节,大姐就送到陈星星这来,通过电商卖出去,能赚上7000多元。“总算初步达到了我最初想要的结果――帮乡亲们把农产品更好地卖出去。”回顾一路走来,陈星星这么自我评价。
(责任编辑:admin)钢笔创业网
www.pen4.cn